本标准适用于各类T型槽地轨(以下简称 “地轨”)的出厂检验、进场验收及定期检验,旨在规范检验流程,确保地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与使用需求,保障设备安装精度及运行稳定性。
检验过程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检验人员需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熟悉本标准及相关技术文件,检验所用仪器设备需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二、材质检验
材质要求:地轨材质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常用材质为灰铸铁(如 HT200、HT250)、球墨铸铁(如 QT400 - 15、QT500 - 7)等,需提供材质证明书(包含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指标),严禁使用材质不合格或未达到设计要求的产品。
检验方法
核查材质证明书:检验人员需仔细核对材质证明书上的材质型号、化学成分(如碳、硅、锰、磷、硫含量)、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硬度)等信息,确保与设计要求一致。
抽样检测:对于批量进场的地轨,按批次随机抽取不少于 3 件样品,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材质分析(如光谱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如拉伸试验、硬度试验),检测结果需满足设计及相关国家标准要求。若有 1 件样品检测不合格,应加倍抽样重新检测,若仍有不合格,则该批次地轨判定为不合格。http://www.chinaweiyue.com/
三、外观检验
表面质量
地轨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铸造缺陷,如气孔、砂眼、裂纹、夹渣、疏松等。单个气孔或砂眼的直径不得大于 3mm,深度不得大于 2mm,在每平方米表面上,此类缺陷的数量不得超过 3 个,且不得密集分布(任意两个缺陷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50mm)。
表面不得有严重的划痕、碰伤、锈蚀等损伤,轻微划痕或碰伤的深度不得超过 0.5mm,且经打磨处理后不影响地轨的整体平整度及使用性能。
T 型槽的槽面应光滑、无毛刺,槽壁与槽底的过渡应平缓,无明显的凸起或凹陷。
形状与位置
地轨的整体形状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长度、宽度、高度等外形尺寸的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具体偏差值参照表 1)。
地轨的侧面及端面应与顶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在全长范围内)不得大于 0.1mm/m。
多根地轨拼接时,拼接面应平整、贴合,缝隙不得大于 0.1mm,且拼接后的地轨顶面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平面度偏差(在拼接全长范围内)不得大于 0.2mm/m。
检验方法
目视检查:检验人员在充足光线条件下,近距离(距离地轨表面 300 - 500mm)目视观察地轨表面及 T 型槽的质量,检查是否存在上述缺陷。
量具测量:使用直尺(精度 0.02mm)、直角尺(精度 0.01mm/m)、塞尺(精度 0.01mm)等量具,对等地轨的外形尺寸、垂直度、拼接缝隙等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数据并与标准要求进行对比。
检验方法
外形尺寸测量:使用卷尺(精度 1mm,用于初步测量长度)、游标卡尺(精度 0.02mm,用于测量宽度、高度)等量具,在地轨的不同位置(长度方向至少测量 3 点,宽度、高度方向至少测量 2 点)进行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测量结果,与表 1 要求对比。
T 型槽尺寸测量:使用内径游标卡尺(精度 0.02mm,测量槽宽)、深度游标卡尺(精度 0.02mm,测量槽深)、直尺(精度 0.02mm,测量槽间距)等量具,在 T 型槽的不同位置(每个槽至少测量 3 点)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与表 2 要求对比;使用角度尺(精度 0.1°)测量槽侧面与顶面的夹角,确保符合要求。
平面度测量:采用平尺(精度 0.01mm/m)与塞尺(精度 0.01mm)组合测量,将平尺放在地轨顶面(或槽底)的不同方向(纵向、横向、对角线方向),用塞尺测量平尺与地轨表面之间的至顶间隙,该间隙值即为平面度偏差;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地轨,可使用激光干涉仪(精度 0.001mm/m)进行平面度测量,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四、性能检验
硬度检验
地轨表面(包括顶面、T 型槽槽面)的硬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灰铸铁地轨的布氏硬度(HB)应为 180 - 220,球墨铸铁地轨的布氏硬度(HB)应为 200 - 240。
检验方法:采用布氏硬度计(精度 ±5HB)进行硬度测量,在每块地轨的不同位置(顶面至少测量 3 点,每个 T 型槽槽面至少测量 2 点)进行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硬度值,若平均值不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判定该在地轨硬度不合格。http://www.chinaweiyue.com/
承载能力检验
地轨应能承受设计规定的载荷,在额定载荷作用下,地轨的变形量不得超过允许值(一般至顶变形量不得大于 0.1mm/m),且卸载后不得有残余变形。
检验方法: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额定载荷(如均布载荷、集中载荷),将载荷均匀施加在地轨顶面(或 T 型槽内,模拟实际使用工况),保持载荷时间不少于 1h;使用百分表(精度 0.01mm)或位移传感器(精度 0.001mm)在载荷作用前后分别测量地轨的变形量(测量点应分布在载荷作用区域及地轨两端),计算变形量并检查是否有残余变形。若变形量超过允许值或存在残余变形,判定该在地轨承载能力不合格。
稳定性检验
地轨在空载及额定载荷工况下,应保持稳定,无晃动、倾斜等现象,地轨与基础的连接(若有)应牢固可靠,无松动。
五、检验结果判定与处理
判定规则
若地轨的材质、外观、尺寸精度、性能等所有检验项目均符合本标准及设计要求,判定该批地轨检验合格。
若存在 1 项及以上检验项目不符合要求,且经返工、返修后重新检验仍不符合要求,判定该批地轨检验不合格。
处理方式
检验合格的地轨,方可出厂、进场使用,并出具检验合格报告(包含检验项目、测量数据、判定结果等信息)。
检验不合格的地轨,应进行标识隔离,严禁出厂、进场使用;对于可返工、返修的地轨(如轻微外观缺陷、尺寸偏差超差但可加工修正),由生产厂家进行返工、返修处理,处理后重新按本标准进行检验,直至合格;对于无法返工、返修的地轨(如材质不合格、严重裂纹、承载能力不达标等),应予以报废处理,并做好报废记录。
七、检验记录与档案管理
检验人员应详细记录每一次检验的情况,填写《T型槽地轨检验记录表》(表格样式参照附录),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地轨型号规格、生产厂家、检验项目、测量数据、检验结果、检验人员签名等信息,确保记录真实、完整、清晰。
检验记录及相关资料(如材质证明书、第三方检测报告、检验合格报告等)应进行归档管理,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地轨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不少于 10 年),便于后续追溯、查询及质量问题分析。
官方网址:http://www.chinaweiyue.com/
联系人 田红梦 15632782238 微信同步 竭诚为您服务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