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极化试片的首要原则是材质匹配。被保护金属是碳钢,试片就必须选用相同成分和性能的碳钢;如果是不锈钢设备,就需要对应规格的不锈钢试片。只有材质一致,才能保证试片的电化学特性与被保护体相同,测量结果才具有参考价值。试片的规格则根据测量需求确定,常见的方形或圆形试片,方便安装和测量。
安装环节有几个关键细节不能忽视。安装位置要靠近被保护结构,埋地管道的试片应距离管道 0.5-1 米,且处于同一土壤深度和湿度环境;海洋平台的试片则要安装在海水浸泡区域,与被保护结构的位置条件一致。同时要避开水流过快、有漩涡或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防止试片损坏影响测量。
电连接的质量直接影响测试效果。连接导线应选用截面积不小于 6 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缆,保证电流传输顺畅。连接点需要可靠焊接或压接,之后做好绝缘和防腐处理,避免连接点自身发生腐蚀或漏电。固定方式要根据环境调整,埋地试片用混凝土桩固定确保与土壤良好接触,海上试片则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固定。
测量过程中,设备选择和操作方法同样重要。常用的测量设备有数字电压表、电位差计等,要求精度高、稳定性强。参比电极的选择要适配环境,土壤中常用硫酸铜参比电极,海水中则用银 / 氯化银参比电极。测量通电电位时,要确保阴极保护系统稳定运行 4 小时以上,待试片达到稳定极化状态后再进行测量。
断电电位的测量需要使用专门的断电装置,在断电后 0.1-0.5 秒内完成测量,这样才能排除 IR 降干扰,准确反映试片的极化状态。数据记录时要详细标注试片编号、测量时间、环境条件等信息,测量完成后绘制电位变化曲线,通过趋势分析判断保护效果是否稳定。
不同环境的测量周期也有差异。稳定环境下的埋地管道,每 3-6 个月测量一次即可;土壤电阻率变化大或有杂散电流干扰的区域,建议每月或每 2 个月测量一次;海洋工程设施因海水腐蚀性强,需要每周或每半个月检测一次。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