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参数是额定电压,必须和线路电压匹配。额定电压是指保护器能长期承受的正常电压,不能选低了,也不能选太高。比如给 220V 的通信设备选,就不能用额定电压 10kV 的型号 —— 电压太高,过电压没到 “击穿间隙” 的程度,保护器就不动作,设备还是会被烧;反过来,给 10kV 线路选 220V 的,正常电压下间隙就可能被击穿,导致线路短路。通常选额定电压比线路工作电压高 10%-20% 的型号,比如 380V 的工业线路,选 420V 额定电压的就比较合适。
第二个参数是间隙距离,它决定了 “什么时候动作”。间隙距离和击穿电压直接挂钩:间隙越小,击穿电压越低;间隙越大,击穿电压越高。比如用于低压电路(220V)的保护器,间隙可能只有几毫米;用于 110kV 高压系统的,间隙能到几十厘米。选的时候要根据线路可能出现的 “最大允许过电压” 来定,比如基战信号线的过电压通常不超过 2000V,就选间隙距离能让 2000V 刚好击穿的型号。
第三个参数是通流容量,也就是 “能扛多大电流”。过电压产生的电流可能很大,比如直击雷的电流能到几十千安,如果保护器的通流容量不够,大电流会把电极烧熔,甚至让保护器爆炸。户外高压场景要选通流容量大的(比如 100kA 以上),室内低压场景(比如家庭电路)选 10-20kA 的就够了。
还要避开两个坑:一是不看环境适应性,户外用的要选带防水、防尘外壳的,高海拔地区要选间隙距离经过调整的(高海拔空气稀薄,击穿电压低,需要加大间隙);二是只看价格不看材质,电极用纯铜、黄铜的比用铁的耐用,能避免频繁更换。记住 “电压对得上、间隙算得准、电流扛得住”,就能选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