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关键是试片材质匹配。探头的核心是试片,必须和被监测设备的材质保持一致或高度相似,否则监测结果毫无意义。比如监测不锈钢 304 管道,就不能用碳钢试片;如果是监测 Inconel 600 材质的反应器,试片就得对应选用同型号合金。有些厂家会提供多种材质试片,采购时一定要先确认设备材质清单。
第二个要关注环境适配参数。不同场景的温度、压力差异极大,探头的耐受范围必须覆盖实际工况。比如电厂锅炉附近温度可能超过 300℃,就要选耐高温型号;埋地管道处于常温环境,但要考虑土壤湿度对探头密封性的要求。常规探头的工作温度范围能覆盖 - 50℃至 400℃,压力耐受能力也能满足大部分工业场景,但特殊环境比如深海管道,需要额外确认耐高压和抗海水腐蚀性能。
第三个是测量精度与响应需求。如果是监测阴极保护状态下的管道,腐蚀速率极低,就需要选测量精度达 0.01% 探头厚度的型号,才能捕捉到微小变化;如果是普通储罐监测,中等精度即可满足需求。同时要注意,ER 探头更适合监测均匀腐蚀,对局部腐蚀不敏感,如果设备容易出现点蚀、缝隙腐蚀,可能需要配合其他监测方法。
还要根据安装场景选样式:小管径管道适合螺纹式安装,高压场景要用法兰式,需要带压安装的话就得选插入式。记住 “材质对得上、环境扛得住、精度够得着” 这三个原则,就能选到合适的 ER 探头。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