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品质直接决定铸铁试验平台的基础性能,需从材质筛选、成分配比及预处理三方面严格把控。
(一)金属炉料筛选
优先选用低硫、低磷的好的废钢(如 Q235 废钢,硫含量≤0.035%,磷含量≤0.040%)、生铁(牌号选用 HT250 对应的生铁,碳含量 3.3%-3.5%)及回炉料(只有本平台铸件的清理废料,无夹杂、无裂纹)。每批次炉料需附带材质证明书,进场后抽样送检,采用光谱分析仪检测化学成分,不合格炉料严禁入库。
(二)辅料质量管控
孕育剂选用硅铁(Si 含量 72%-75%)和硅钙合金(Si 含量 50%-55%,Ca 含量 2%-3%),粒度控制在 3-8mm,进场后检测其化学成分与粒度分布,确保无受潮、结块现象。造型砂采用石英砂,含泥量≤3%,透气性≥80,湿压强度≥0.25MPa,每批次砂料需通过砂型性能测试仪检测关键指标。粘结剂选用酚醛树脂,固含量≥40%,粘度(25℃)≤50mPa・s,使用前需验证其常温固化速度与粘结强度。
(三)原料预处理要求
废钢与回炉料需进行除锈、除油处理,采用抛丸清理机去除表面氧化皮,油污采用高温烘烤(300-400℃,持续 2 小时)清除。生铁在入炉前破碎至边长≤200mm 的块状,避免大块生铁导致熔炼不均。造型砂需进行混砂预处理,混砂时间控制在 5-8 分钟,确保砂、粘结剂、固化剂混合均匀,混砂后立即检测砂型性能,不合格需重新调整配比。
二、造型与制芯关键控制
造型与制芯工序直接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及内部致密性,需无误控制各工艺参数。
(一)砂型制备控制
砂型紧实度采用紧实度仪检测,表面层紧实度≥85,内层紧实度≥75,避免因紧实度不足导致铸件尺寸偏差或产生砂眼。砂型分型面需涂抹专用分型剂,厚度控制在 0.1-0.2mm,确保分型面平整、无毛刺,合型后间隙≤0.5mm。砂型排气系统需合理布置,排气孔直径 5-8mm,间距 150-200mm,深度直达砂型很深处,确保浇注时气体顺利排出。
(二)制芯工艺要求
芯子采用冷芯盒制芯工艺,芯砂固化时间控制在 30-60 秒,固化后芯子强度≥1.5MPa。芯子表面需进行修整,去除飞边、毛刺,关键部位尺寸采用专用量规检测,公差控制在 ±0.3mm 以内。芯子安装时需定位准确,采用定位销或专用夹具固定,芯子与砂型间隙控制在 2-3mm,避免因芯子偏移导致铸件壁厚不均。
(三)合型质量管控
合型前需清理砂型与芯子表面的浮砂、杂物,检查砂型与芯子是否有破损、裂纹。合型顺序严格按照工艺文件执行,合型后采用螺栓或夹具紧固,紧固力均匀,确保砂型在浇注过程中不胀开。合型后需进行气密性检测,采用压缩空气(压力 0.2MPa)通入砂型内部,持续 30 秒,观察压力变化,压力下降≤0.02MPa 为合格。http://www.chinaweiyue.com/
三、熔炼与浇注过程控制
熔炼与浇注是决定铸铁成分、组织及性能的核心工序,需严格控制熔炼温度、成分及浇注工艺参数。
(一)熔炼工艺控制
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炉料加入顺序为:回炉料→生铁→废钢,待炉料完全熔化后加入硅铁、锰铁等合金料。熔炼温度分阶段控制:熔化期温度 1450-1500℃,升温期温度 1550-1600℃,精炼期温度 1580-1620℃,采用热电偶温度计实时监测炉内温度,每 5 分钟记录一次。精炼期需进行脱硫处理,加入石灰(加入量为炉料重量的 1%-1.5%),脱硫后硫含量≤0.025%,采用定硫仪检测脱硫效果。
(二)孕育处理控制
孕育处理采用随流孕育方式,孕育剂加入量为铁水重量的 0.3%-0.5%,加入速度与浇注速度匹配(孕育剂加入速度 = 浇注速度 × 孕育剂加入比例)。孕育剂需均匀加入铁水流中,避免局部孕育不足或过量。孕育后的铁水需静置 3-5 分钟,确保孕育剂充分溶解、扩散,静置期间温度保持在 1500-1550℃。
(三)浇注工艺要求
浇注温度控制在 1380-1450℃,采用红外测温仪在浇注包内检测铁水温度,温度不符合要求严禁浇注。浇注速度根据铸件壁厚调整,壁厚≤50mm 时,浇注速度为 0.5-1.0kg/s;壁厚>50mm 时,浇注速度为 1.0-1.5kg/s,确保铁水平稳填充砂型,避免产生冲击、飞溅。浇注过程中需连续浇注,中断时间≤10 秒,防止铸件产生冷隔缺陷。浇注完成后,在铸件冒口处覆盖保温剂,保温时间≥2 小时,确保冒口补缩充分。
四、落砂清理与热处理控制
落砂清理与热处理工序影响铸件的表面质量、内部应力及力学性能,需规范操作流程与工艺参数。
(一)落砂清理工艺
铸件浇注完成后,需在砂型内保温 8-12 小时方可落砂,避免因冷却过快产生裂纹。落砂采用振动落砂机,落砂后去除铸件表面的浮砂、浇冒口,浇冒口采用气割去除,割口距铸件表面≤5mm,割后采用角磨机打磨平整。铸件表面采用抛丸清理机处理,抛丸时间 10-15 分钟,表面粗糙度 Ra≤12.5μm,清理后铸件表面无砂眼、气孔、裂纹等缺陷。
(二)热处理工艺控制
采用去应力退火处理,消除铸件内部应力,退火温度 550-600℃,升温速度≤80℃/h,达到退火温度后保温 4-6 小时,降温速度≤50℃/h,降至 200℃以下方可出炉。热处理过程中采用炉温跟踪仪监测炉内各点温度,温差≤±10℃。退火后铸件需进行硬度检测,硬度值控制在 170-241HBW,采用布氏硬度计在铸件表面均匀选取 5 个检测点,取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三)缺陷修复控制http://www.chinaweiyue.com/
清理后铸件需进行无损检测,采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内部缺陷,探伤范围覆盖铸件整个截面,发现内部裂纹、缩孔等缺陷需标记位置与大小。表面缺陷采用电焊修复,焊条选用与铸铁材质匹配的镍基焊条,焊接前需对缺陷部位进行打磨、预热(预热温度 200-300℃),焊接后进行保温缓冷(保温温度 200℃,保温时间 2 小时),修复后缺陷部位需重新进行无损检测,确保修复合格。
五、精度检测与结果验收控制
精度检测与结果验收是保障铸铁试验平台质量的很后环节,需按照严格的检测标准与流程执行。
(一)尺寸精度检测
采用全站仪、水平仪等细致测量仪器检测平台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基本尺寸,尺寸公差控制在 GB/T 1184-2008 规定的 IT7 级。检测平台平面度时,采用合像水平仪或自准直仪,在平台表面按网格法布置检测点,每平方米检测点不少于 25 个,平面度误差≤0.02mm/m。检测平台垂直度时,采用直角尺与百分表配合检测,垂直度误差≤0.03mm/m。
(二)性能指标检测
对平台进行承载性能测试,在平台表面均匀施加额定载荷(根据平台规格确定,通常为 200-500kg/m²),持续 12 小时,卸载后检测平台平面度变化,变化量≤0.01mm/m 为合格。采用冲击试验检测平台的抗冲击性能,在平台表面主旨位置施加冲击载荷(冲击能量 50J),冲击后平台无裂纹、变形,平面度误差变化≤0.02mm/m 为合格。
(三)结果验收标准
结果验收需满足以下要求:化学成分符合 HT250 标准(C:3.1%-3.5%,Si:1.8%-2.4%,Mn:0.8%-1.2%,P≤0.04%,S≤0.03%);力学性能(抗拉强度≥250MPa,硬度 170-241HBW);尺寸精度与平面度、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无砂眼、气孔、裂纹等缺陷,内部无超标缺陷;承载性能与抗冲击性能合格。验收时需出具完整的检测报告,包括原料检测报告、熔炼记录、热处理记录、无损检测报告、尺寸精度检测报告等,资料齐全后方可验收合格。
官方网址:http://www.chinaweiyue.com/
联系人 田红梦 15632782238 微信同步 竭诚为您服务
以上就是关于严谨周密的铸铁实验平台铸造工艺流程关键工序控制要求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